|
各位老师,各位同学:
大家早上好!今天我想跟大家谈谈:礼仪。
在开始之前,我想先与大家分享一个故事:有记者访问一个获得诺贝尔奖的科学家,“教授,您人生最重要的东西是在哪儿学到的呢?”,“在幼儿园。在那里,我学到了令我终身受益的东西,比如说,有好东西要与朋友分享,谦让,吃饭前要洗手……”由此可见,文明礼仪是从小培养的,拥有文明礼仪能使你受益终身。
王阳明曾说:知是行的主意。我们便接受文明礼仪的教育,校园中也的确存在许多“礼”的现象:对待国旗的庄严肃穆;路遇老师时一声亲切的问候;同学之间友好地互帮互助……这些是优良的传统的,是值得我们发扬并传播的。但我们也要清醒的认识到,我们的校园里仍然存在一些欠缺礼仪的行为:因嫌麻烦累赘,而随地抛下的垃圾;一时顺嘴,而从嘴边溜出的的脏话;同学老师之间因为一些摩擦,便开始大肆谩骂,甚至大打出手……这些现象为什么会发生?是因为你已经习惯了吗?是因为你的一时冲动吗?其实归根结底,是你的文明素质不够。
如何做到讲文明懂礼仪,大家能说出许多:做好身边的每一件小事,自觉维护公共卫生,使用文明用语,做好学生应有的仪容仪表,与同学老师友好相处,礼让他人尊敬父母,孝敬长辈……但是往往说的比做的多,想这么做却做不到。
首先从身边的小事做起这点是毋庸置疑的。文明礼仪是根、是本。人要有良好的礼仪就必须先从自身做起,从身边做起。所以鲁迅先生说:“中国欲存争于天下,其首在立人,人立而后凡事举。”“立人”的意思便是要完善人的思想和文明修养。
人的文明修养并不是与生俱来的,而是靠后天不断完善的。要完善个人修养,首先要致力于读书求学,完善自身的认知水平;认知到达一定水平,就有了明辨是非的能力;有了分辨是非善恶的能力,就要端正自身的心态,不违背自己的良知,努力使自己的一言一行都符合道德的标准,自己的修养便得到完善。这就是古人所说的:格物、致知、诚意、正心、修身。完善个人道德修养,便有了推进社会克己复礼的基础。
所以多读书,读好书对我们意义重大。时刻警醒自己,把灵魂放在书香中浸润,用智慧点亮人生。